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10+N城市管理局局长联席会议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技术交流会在京顺利召开
教务部 2024-04-24


4月24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指导下,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主办、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承办的“10+N城市管理局局长联席会议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一级巡视员戴玉珍,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申世飞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来斌,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袁宏永,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樊健生等院士和知名专家、龙头企业家等作专题报告。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领导,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总编辑郑淮兵主持。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一级巡视员戴玉珍在致辞中表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无论城市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决策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到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必须要牢牢掌握维护城市安全的主动权,筑牢城市安全生命线,以韧性城市的不断提升推动城市的包容性、竞争力和承载力的持续增强,让城市更加安全,让社会更加安宁,让群众更加安心。他还提到,近年来,清华大学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领域率先突破,推动城市运行风险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人海战术向智慧防范转变,为城市安全治理模式转型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去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安徽合肥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并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搭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燃气、桥梁、隧道、供水、排水、综合管廊等重点领域实施监测,努力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屏障。



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申世飞在讲话中提到,清华大学安全团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始终面向国家城市安全重大需求,紧扣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自身发展特色和清华大学的多学科和人才优势,构建城市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协同创新发展体系。他表示,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将一如既往强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区域示范、产业培育等功能,与住建体系各级部门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创新辉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我国城市安全领域更多“安徽样板”“合肥模式”。



会上,彭苏萍院士、张来斌院士、袁宏永院长、樊健生教授等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赵大地介绍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情况。


工程院院士、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苏萍:《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安全探测装备及技术应用》


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来斌:《城镇燃气管网智慧安全技术进展》


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袁宏永:《城市生命线燃气安全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樊健生:《检测与监测相融合的桥梁结构诊断技术》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赵大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情况》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家升:《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营实践》


城市生命线产业发展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峰:《城市生命线安全业务运营与产业运营》


会议期间,“10+N城市管理局局长联席会议”正式启动,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领导和重庆市、长春市、合肥市、开封市、三明市、唐山市、乌鲁木齐市、西安市、徐州市、宜昌市等地城市管理局领导上台开启了联席会议启动仪式。



下午,10+N城市管理负责人和各省厅领导分享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经验,讨论交流高位统筹、多部门组织协同、多渠道资金筹措、多模式建设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和措施建议。


与会代表赴昌平参观“城市安全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建设项目”,清华大学袁宏永院长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城市安全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建设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对该项目以及清华大学在城市安全重大事故防控领域的探索实践给予了高度肯定。


与会代表参观管线韧性实验系统


与会代表实地参观结构坍塌事故模拟实验平台


与会代表体验虚拟灾害环境人员安全实验系统


来源:建筑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