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用脚步丈量城市 City Walk在北京平安大街
教务部 2024-04-30

City Walk在北京平安大街


明媚四月春光暖,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听水流潺潺,看繁花朵朵,观杨柳依依,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心感受城市更新带来的变化。



被称为北京“第二条长安街”的平安大街是贯穿北京城东西方向的交通大动脉,东起东四十条桥,西至官园桥,全长7公里,沿线拥有地安门、北海、什刹海以及众多王府、名人故居和寺庙等历史古迹。


▲平安大街


平安大街,一条对于传统的北京老城并不存在的街道


传统的北京城是清晰的层层嵌套的城市结构,皇城是其中的一层,处于紫禁城和内城之间。现在,除故宫宫墙外,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城墙都已消失,但皇城南北边界以另一种方式在北京城市结构中继续存在,并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安街:依托皇城南边界,以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为中心,成为彰显国家威仪的具有纪念性和仪式感的象征符号。

▲平安大街:依托皇城北边界,以地安门为中心,穿越什刹海和传统四合院片区,是展现生动的日常生活、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剖面。


▲自元代至今,平安大街区域的城市肌理变迁


街道是公共空间的载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那些承载了城市记忆和情感的街道,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线索。2020年至2021年,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面参与了平安大街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重构街道尺度,改善步行骑行空间质量,集约利用地下空间,塑造城市公共节点,营造舒适美好城市空间。


▲滑动看改造前后的平安大街


建立绿色交通系统


在降速前提下减小机动车道的路幅,增加中央绿化带;改善两侧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空间尺度和连续性;移除或调整影响步行通行的配电设施;结合中央绿化带增设过街安全岛;优化公交港湾,取消非机动车上的占道停车;优化十字路口,缩小、统一转弯半径,减小渠化段车道,增加街角人行空间等。


▲滑动查看张自忠路口东南渠化段改造前后

▲滑动查看步行空间改造前后

▲滑动查看公交港湾改造前后


修正城市空间尺度


中央绿化隔离带的设立改变了整条街道的尺度,重构了街景空间。平安大街双向6车道,局部7车道,再加上非机动车道,近30米宽的距离是旧城肌理中的一道巨大裂痕。中央绿化带的增设,使其与两侧行道树之间距离变为10多米,重新形成与老城核心区相适宜的街道尺度和林荫道空间,同时,街道绿视率也由原来的15%增加到25%以上,极大改善了车行和人行空间的视觉感受。


▲滑动查看段祺瑞执政府大门处街景对比


配置景观环境系统


在中央隔离带,全线种植最具北京老城气质的树种——国槐,并在某些路段种植大乔、小乔和灌木,以灵活应对地下市政和燃气管线问题,形成了高低错落的丰富层次。


▲选择具有北京老城气质的国槐作为中央绿化带树种


改造公共设施系统


这是街道改造的重要部分,包括整合市政设施、增设公交港湾和补充设置城市家具等。采用“多杆合一”“箱体三化”的方式,用综合杆取代各种不同功能的线杆,移动巨大配电箱,对无法移动的配电箱进行立面材质的优化设计,并设置地下综合管沟,释放浅层地下空间,减少对步行空间侵占的同时,为地面绿化植被提供良好的覆土条件。


▲滑动查看“箱体三化”改造前后(将占据人行空间的配电箱移走,并种植绿化)

▲采用大规格灰色透水砖,井盖隐形化,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系统

▲街角路口线杆改造


协调建筑风貌系统


平安大街沿街建筑类型和状态复杂,既有文物保护建筑、加建的仿明清风格商铺,还有传统四合院民居等。针对不同类型建筑,设计团队制定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有些保持原貌,有些需要翻新,还有些进行了局部改造,并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设计风貌导则;同时,关注天际线轮廓,在某些城市节点位置,尝试将传统建筑语汇进行当代转译。


▲滑动查看张自忠东口学而思教育改造前后对比

▲滑动查看朝内菜市场改造前后对比

▲沿街建筑上的广告牌匾被重新设计


塑造城市公共节点系统


更新设计的边界没有停留在道路两侧的建筑外立面,而是往两侧各延伸了50米,将玉河遗址、南锣鼓巷入口等很多历史文化节点空间囊括在内,同时活化利用了文化古迹场所,更好展示了街道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


▲滑动查看平安里地铁站街角公园改造前后对比

平安里地铁站是地铁4、6和19号线的换乘站,每日人群熙攘,地面环境混乱无序。设计团队分析了地铁人流与城市的关系,将街角原有的消极空地整合连通,改造为开放的树阵广场、健身活动区,并增设半场篮球场地,营造树荫下的城市公共空间。


▲滑动查看玉河遗址公园沿街界面改造前后对比

在玉河遗址公园中有一座元代修建故宫时留下的单孔石拱桥,民间叫“东不压桥”。之前,一排高灌木完全挡住了石桥,走过时都会忽略这里。设计团队移开高大的灌木,使其面对平安大街开放,并设计了一条展示路径,将原有栏杆换成玻璃栏板,使得遗址本身能面向城市更好地展示。


▲滑动查看荷花市场改造前后对比

在平安大街穿越什刹海和北海的路段北侧,荷花市场的入口处有一小片贴近水岸的开阔地,这里成为老城核心区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大量游客探访什刹海的起点。开放的水域打开了城市空间的视野,把视线引向钟鼓楼和远远的西山。这幅画面应该是今天老城为数不多的最为接近历史风貌的场景。曾经皇城外水岸边热闹的市井生活,而今依然在充满历史感的背景中生动展现。


设计团队采用微更新的方法,梳理并解决现场及周边问题,以坡道顺行主要通行路径上与城市的连接,补种行道树,强化荷花市场牌楼的指向,增设绿化景观坡道,拓展树下空间以供休憩。


▲滑动查看地安门西大街改造前后

地安门西大街北侧,有一段沿街四合院的标高比街道高出1米多,这里是平安大街路板最窄的一段。设计团队仔细地梳理了边界条件,利用压缩车道释放出的有限空间,把人行道调整至街道标高上,让通行更便捷,台上空间整理电箱和灯杆使其更合乎居民的生活需求,整理后的高台区成为传统四合院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缓冲带。


在这个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平安大街,用脚步“解锁”美景吧!



素材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