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媒体聚焦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解码改革发展新成果新任务
教务部 2023-12-30


小新说

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报道解读会议释放的改革发展成果、任务。小新为您摘编如下——


看成果——

中央企业扎实推动高质量稳增长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此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传递出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前11个月央企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有效投资大幅增长”“运行效率持续改善”……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价值创造等专项行动,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中央企业顶压前行,推动企业运行恢复向好。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离港试运营,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通过产品验证鉴定,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投产……2023年,沿着科技创新之路,中央企业继续奔跑。


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央企研发经费投入9000多亿元、同比增加近7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53%,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


看增长——

大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国资央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按下“加速键”。会议强调,2024年中央企业要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1至8月,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8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


新华社报道称,展望新的一年,中央企业两端发力优化布局的思路没有发生改变:既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又要加速促进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新华财经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强调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就是希望各央企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切实发挥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界面新闻报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也是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科技创新、战略安全、产业控制是新时期央企的三大核心功能。专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成为未来央企投资的重点,同时和民企形成合理互补和竞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央企而言,要求真务实,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既要发挥好资金实力强等优势,又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体制机制。



证券时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势和前景,建议企业做好新型产业布局规划,避免未来市场容量减少后,市场主体入场造成过度竞争。


华夏时报引用专家评论称,中央企业正在集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看目标——

“一利五率”提出新要求

“六个着力”明确新任务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2024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



第一财经采访专家表示,“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是会议的一大看点,有利于企业管理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过,考核的内在要求会发生变化——2023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将2023年央企目标管理体系由此前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并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具体要求。关于利润,2023年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总额增速高于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而2024年的最新要求为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


证券时报采访专家表示,会议对于2024年中央企业考核指标的安排是以培育壮大增量来调整优化存量,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2023年“一利五率”指标相比,2024年科研投入率指标调整为“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不仅强调了科研投入,而且强调了科研产出。无论是调整政策还是推动改革,都要把握好时度效,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财经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在国资国企领域落实落地。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报道,增长是2024年国资央企的主要目标。新的经营目标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为实现“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的经营目标,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六个着力”,即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上海证券报表示,“六个着力”围绕提升央企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仍将是2024年国资央企工作的重要抓手,且相关举措的力度会进一步增大。


证券日报报道,利润总额是发展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安全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则是质量指标,央企要守牢不发生风险的底线,通过高水平的安全来保障高质量发展,并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来进一步促进高水平的安全,才能成为支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看趋势——

着力深化改革

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2023年是国企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



新华财经报道,“现代新国企”等新提法与国企改革主题紧密联系,强调了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成为改革的重点抓手。在公司治理上,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在经营机制上,深入推进分类改革,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真正按市场机制运营、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布局结构上,巩固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有效供给公共服务,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财经报道,下阶段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国有企业需要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基于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在自身的产业布局、科技投入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有专家认为,在功能性改革方面,关键目的是增强核心功能。在体制机制性改革方面,关键目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完善创新机制,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模式,强化创新激励,鼓励成果转化,形成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其次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规律作用;再次要持续优化企业内部流程与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激发积极性与活力的体制机制。


界面新闻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解读国企改革,认为完善体制机制尤其是中长期激励机制、平衡激励与约束、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等方面,是接下来的国企改革中的重要部分。



华夏时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国企重组整合将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重头戏。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及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下,预计央企上市公司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会更加活跃。


根据会议内容,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下一步,要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进一步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2024年,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央企二、三级子企业的覆盖面应不低于70%。


来源:国资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