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上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广泛吸纳各方良策建议,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指导,在中国建设银行支持下,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主办,由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设立的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社会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创业委员会、文创委员会联手中国建筑学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筹建专班共同承办“学习二十大 立法无障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第十三场)研讨座谈会如期线上举行。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领导小组副组长吕世明出席并讲话;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主任、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筹建专班主任孙一平主持。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部、烟台朱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华夏认证中心、苏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北京西城区生命阳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哔哩哔哩公益平台和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及6个专业委员会以及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筹建专班共计25人参加研讨座谈。活动旨在听取基层对立法(草案)的意见建议,为高质量立法做出贡献。
吕世明首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畅谈感受。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人民福祉等解读“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等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与精神实质;同时,介绍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传达中国残联主要领导同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指示精神。
研讨中,与会同志对全国人大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反响热烈、积极赞同,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本场研讨座谈以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为主,其特点是“残健融合”,有残疾人代表,也有志愿者代表,还有行业领域专家。在残疾人代表中有盲人、聋人和肢残人等各障别残疾人的代表,他们从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出发,认真对立法(草案)进行研讨和建言。
与会者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出台对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权益,解决残疾人和老年人社会群体的困难和需求意义非常重大。作为残障人士有特别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因此特别期盼这部法律早日实施。我们每个人都是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者和受益者,至少也是潜在的未来的受益者。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和某一个主体的责任,需要建立并完善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体制机制。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改善,不论是对残障人士还是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功德无量的伟业。应该在宣传贯彻落实当中下更大的气力,应该在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教育当中提早进行一些学习和培育,让无障碍意识理念的种子早早在小孩子心灵里种下并发芽,今后就会开花结果。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只是服务于残障人群,在健全人的生命周期当中总会有某一时刻会用到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信息,小孩、老人随时随地需要和可能。因此特别期盼全社会的力量都能共同参与,共同来完善与人人皆有关联的无障碍环境。
与会者对无障碍事业的推进离不开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对文化场所展品欣赏离不开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文博文化场所的文化作品展示需要无障碍信息交流支撑,对北京双奥之城场馆以及旅游景点无障碍设施的延续,持久、持续运用和发展、监督与维护等方面,对残疾人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和残疾人养老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修改意见。
研讨中,特邀请的部分高校残疾人研究领域专家、无障碍认证领域专家和银行业无障碍领域专家也发表了见解和建议。
烟台诸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盲人优秀代表朱清毅:今天的学习别开生面,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一次非常生动、值得反复回味的学习。无障碍立法方面的很多工作,实实在在做到我们的心坎儿里。我是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践行者,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我代表盲人表达一下诉求,需要在精神层面,心理、生活、工作、学习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无障碍。我从平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以文本方式提交。
北京师范大学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谢琼:看完立法(草案)我觉得非常欣喜、振奋人心。我是从2006年开始接触残疾人政策和残疾人组织等残障领域,这十几年看着残疾人政策一点一点积累的。立法(草案)中反映出来的原则、总体思路以及内容都非常好。秉承的原则和理念非常先进,总体思路提及面向全体,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共建共享,立足国情,适度前瞻,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这些都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具体的内容有设施的,有信息的,有服务的,比较详实比较全面,对具体条文的修改我已汇总提交。
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部副主任孙瑞: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通过制定扶残助残的行规行约,发布银行业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有效推动了银行业无障碍服务的水平,部分银行也参与了无障碍服务的认证和测评实践。这次《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是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的重要体现,从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到信息无障碍交流,再到无障碍服务提供,对无障碍建设单位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另外监督保障和法律责任章节的内容也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有效落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中近十条内容跟银行业息息相关,也对银行业下一步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比如银行网点无障碍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信息无障碍,还有自助终端无障碍功能等方面,其中一些要求已在部分银行机构开始试点,但距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下一步中银协也将携手各银行机构认真贯彻未来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强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在银行业有效落地,充分履行银行机构的责任担当,争做行业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华夏认证中心原副总经理、技术委员会主任张莉:立法对无障碍事业来讲非常重大,我深有体会。我二十多年都在认证领域,以认证工作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能够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出一些事情,能够发挥一些作用,我感受特别幸运也特别有意义。我说认证与无障碍牵手对于我们从业人员也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个使命,对自己的思想也是一次升华。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认证是一个手段,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认证工作推动已有两年了,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年11月1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无障碍环境认证实施方案》。认证从技术原理来讲是第三方对于一系列要求符合性的评价。评价准则中法律法规是第一位的,每一个类型或者是项目的认证,首先的评价依据就是法律法规,所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来发布后,就给了认证最重要的依据和准则。立法是第一步很重要,但将来的路怎么走,执法也非常重要。认证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任务是评价法律法规,包括一些技术标准,如果认证行业以及认证人积极努力,客观、公正地做好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评价,那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肯定带来积极作用。这对行业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认证行业建设现在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贴近需求,这个过程结合起来,是一个双向互利的过程,而且是非常美好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