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要文推荐】吕世明为《盲人月刊》撰写的卷首语丨我对无障碍的感悟
教务部 2022-10-21

[卷首语]

我对无障碍的感悟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 吕世明

无障碍被誉为一个社会的文明地标线和测温计。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有着最深刻的期盼、感悟和情感。曾经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默默无闻,曾经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走过弯路。无障碍环境建设以前,残疾人只能窝在家里被动地适应狭小的环境,感觉生活无味、生命乏味、生存无望。客观环境和心理精神的双重障碍导致了残疾人在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社会生活中的缺失留憾。
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的依赖感和依存度十分明显,甚至需要无障碍终生相伴;老年人在某一阶段对无障碍环境和适老化的需求也会特别突出。日常生活中,儿童、孕妇和临时受伤者或是负重者都希望无障碍环境急时可用、用时自如。可以说,无障碍环境就好比人体的毛细血管,其独特作用和非凡价值不言而喻。无障碍环境可以避险避难从而挽救生命,无障碍环境建设可以避免拆建返工、降低造价、节约资金、转化效能、创造效应,无障碍环境可以起到防火栓、灭火器、救生衣、救心丸等功能效能。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与残疾人相关,还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如今,无障碍环境建设惠及社会全体成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无障碍设施应如每处场所必配的消防灭火器一样,随时需要就可派上用场,达到立马能用、信手好用、可见可用的效果。
无障碍环境应该真正达到“听得见、看得着、行得通、用得好”的实际效应。人们一旦有所需求就会想到无障碍并需要无障碍。试想,当一所城市的老年人出行便利自在、轮椅者行动无碍、视听障者交流自如,这种情景是多么惬意和令人向往,这才是一个美丽宜居、文明有爱的温暖环境。无障碍环境是我们心灵沟通的媒介,无障碍环境是我们的温暖之家,无障碍环境是我们的安全港湾,无障碍环境是我们的心灵驿站,无障碍环境是我们最美好的宜居家园。无障碍环境越发显示出它应有的本质魅力和卓越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越来越被重视,其功能家喻户晓,成绩有目共睹。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十三五”以来近千万残疾人和老年人家庭得到了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解决了困境、解除了烦恼、解放了家人。社区街区的无障碍让人安全便捷、自如自在;交通设施的无障碍助人自由出入、畅行无阻;旅游景区的无障碍令人饱览旖旎风光、心情舒畅;信息交流的无障碍为视听障碍者打开心窗、放飞心灵。以往,残疾人相亲恋爱,花前月下本是属于两个人的美好时刻,无奈还需有“第三者”陪伴,如今他们即便是坐着轮椅或听力、视力有障碍,都可以自由漫步、牵手漫游,无需“第三者”陪伴。特别是,残疾人的无障碍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无障碍环境的广阔空间给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带来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社会美好生活的机遇与条件,大家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希望无限增强。以前全国仅仅有几十位残疾人无障碍环境体验督导员,现在已经有数千人志愿参与到无障碍环境的体验与督导中。令人欣喜的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研修营培育的4位残疾人受聘为北京冬残奥会组委会无障碍环境体验督导员,从此结束了以往中国举办国际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邀请国外残疾人无障碍专家来华指导检验的历史。成千上万的残疾人权利意识觉醒,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洪流中。他们追求梦想、创造价值,成为了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同时,我们看到,一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绩显著。另一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也有不少缺憾,身边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无障碍环境建设元素没有按照标准规范植入、纳入、融入所有的设计设施和信息配置之中,没有真正地超前部署、相伴而行,加之实施无障碍的文明意识仍然不够自觉,无障碍的整体普及层面不够广泛,无障碍的规范标准执行得不够到位,无障碍的成品精细度不够。由于无障碍环境的特质属性,决定其必须要科学严谨地遵循全链条、全系统、全方位的流程流线,必须要从源头着手予以治理,即规划前置、设计先行、全程咨询、过程监督、体验检验、验收评估等必备程序。
我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了无障碍设计“10逢”:逢棱必圆,逢台必坡,逢陡必缓,逢滑必涩,逢沟必填,逢隙必合,逢差必零,逢碍必除,逢险必免,逢错必纠;无障碍标识“10逢”:逢小必大,逢低必高,逢近必远,逢暗必明,逢淡必艳,逢密必疏,逢旧必新,逢缺必全,逢繁必简,逢景必标。
无障碍环境建设只有提前预设、高标准实施,才能高质量、高品质畅享,无障碍场景效能才会发挥更大的、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社会效能和经济效益。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体化布局、一元化整合、一条线流程、一条龙配置、一站式检验,真正做到一步到位、一劳永逸。只有源头植入、意识成形、行为自觉、形成习惯,无障碍环境建设才会精准精细、质量可观,无障碍环境文化美育才可提升价值、广为传播,大美无障碍的人文宜居美丽环境才会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呈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障碍法规、政策等顶层制度设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都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计划并统筹推进。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多部法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下发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工信部和中国残联制定下发的《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残联印发的《关于推进无障碍环境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机场行业改造、高铁设施配置、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精品宜居社区打造、无障碍检察公益诉讼、老旧楼装配电梯等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科大讯飞、腾讯、映客等互联网公司都在无障碍环境领域描绘着波澜壮阔的无障碍大美画卷,6+1“畅享无障碍人文大讲堂”直播有上千万人观看、8000万人关注浏览,无障碍环境建设文化传播日益深入人心。此外,公共行业、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科研及智库机构上百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机构涌现,连续两辑学术理论成果《国家无障碍战略研究与应用丛书》(计20册)先后获得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两次“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殊荣;全国首部《无障碍环境蓝皮书(2021)》精彩亮相;全国首次“无障碍设施设计十大精品案例”亮点纷呈;首次隆重推出“无障碍环境建设优秀典型案例22项”和“信息无障碍创新成果案例展示20项”。这些成果引发了业内的强烈反响,成为示范标杆。仅2021年,就有北京、上海、江苏、深圳、杭州和雄安新区等地人大常委会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立法和发布政府令,法治环境氛围日益浓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以及无障碍导则与指南呼之欲出,红船启航地嘉兴市制定的《嘉兴无障碍环境建设设计导则》成为示范案例;北京、杭州等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适老化改造为民造福、口碑满誉;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提升无障碍城市设施与信息服务的品质亮点频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呈现出势如破竹、方兴未艾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十年来,加快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已经具备广泛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立法基础。
尽管无障碍环境的现实需求、业态布局、推进趋势以及实施力度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和超越以往的成效,但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现在已进入爬坡过坎、攻坚拔寨、创新突破、超越卓越的新阶段,现实需要、责任驱使、形势倒逼,需要以新发展理念调整策略、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我们坐着说不如站着行、跑着闯。现在的关键点在于以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用心用情、用诚用劲,更加扎实、更加深入、更加务实地从全系统流程、全方位过程、全链条闭环将无障碍的设计设施施工、信息交流畅通、文化旅游服务等举措和行动落实落细落地落到位,真正将无障碍成果谱写在大地、转化为效能,尤其是在意识理念、行为自觉、逻辑程序、方法路径上需要下更大、更加科学的软功、硬功和苦功。现在建筑设计领域倡导的“前策划、中监督、后评估”就体现出一套科学规范实效的价值体系。我们应当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及政策落地、制度实施。
我从事无障碍环境建设30余年,深切感受到:无障碍环境建设虽不是宏基伟业,但却以小见大,润物无声,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往昔的一寸台阶曾使我多次摔伤骨折,甚至险些失去生命,我更加切身感受到无障碍的重要作用。无障碍像一个默默无闻的环保工作人员,无声无息地为这个城市无私奉献,甘作铺路石。每年都有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为无障碍环境鼓与呼,我们期盼那一天,社会生活和事业发展的一切都自然必然地融入了无障碍,“无障碍”词汇定格在词典里。我从事无障碍事业,越做越热爱,越做越投入,越做越有价值感、成就感、存在感和愉悦感,所以始终矢志不渝地坚守,未来也必将与无障碍事业相伴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无障碍未来发展愿景的描述令我们期待无比、促我们砥砺前行。《马拉喀什条约》落地生效,“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也正在推进,北京冬奥、冬残奥无障碍设施建设获广泛好评,这些正向势头激励我们坚持向前。
叙说无障碍,永无尽头;曾因有障碍,我们失去爱;如今无障碍,我们收获爱、创造爱;明天无障碍,大美无限爱。无障碍可亲可爱、可触可摸;无障碍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唾手可得的事物,无障碍需要踔厉奋发、赓续前行,更需要以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精神,精雕细刻、认真打磨,方能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曾经的无障碍令人期待,如今的无障碍令人欣喜,未来的无障碍,需要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构建无碍未来,一切方可如愿。

文章转自《无障碍智库》


中国建设科技人才培训中心

通用无障碍设计

定制课程推荐


微信图片_20221021154201_01

微信图片_20221021154201_02